日前,以關註國內中小城市發展領域研究為主要課題的《2014中小城市綠皮書-中小城市生態文明發展之路》研討會在京正式啟動。記者從研究會相關人士瞭解到,《中小城市綠皮書》從2010年開始至今已經連續公佈了四屆,其宗旨主要是測評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質量,旨在引導中小城市摒棄唯GDP的發展思路,樹立“以人為本”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觀和政績觀。
   參加此次研討會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在會上表示,未來10年或20年內,中國能不能讓城鄉居民公平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看縣域經濟、中小城市能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由此,在城鎮化前景利好的影響之下,國內中小城市紛紛發力,走上一條穩中求進的發展之路。其中,位於廣西南部、和越南接壤,素有“小香港”之稱的東興,通過自身十年發展,改革紅利日益顯見,正逐步成為“集口岸邊關、濱海風光、生態養生、文化體驗、商貿休閑和人文風情”等功能為一體的邊關之城,引發了強烈關註。
  政策助推東興成邊境“小香港”
   記者瞭解到,自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全面啟動“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建設,到2012年國務院批准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廣西自治區相應出台並實施《加快推進東興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自此憑藉國家“先行先試”的政策東風,以“北侖河國際商貿城、跨境經濟合作區路網工程、紅木文化產業園開工建設”為核心的,旨在加快東興成為南中國邊貿中心的三大項目正式啟動;防東高速公路、中越北侖河二橋和配套的口岸綜合服務區的興建,完善了東興路網系統,使東興連接東盟的交通等綜合服務優勢更加凸顯。
  同時,以江平工業園為主一大批工業園區興起,其中江平工業園被列為廣西重點園區,累計進駐企業4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家,園區產值在2013年達30億元。一大批如“侖河”牌紅姑娘紅薯、“奧液”山泉水、“金灘”管業等食品、管材工業品牌正逐步走出廣西,面向全國乃至世界。
   在工業經濟大幅提升的同時,東興也在大力完善金融體系,為今後更大發展埋下伏筆。據瞭解,東興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了跨境經濟合作區徵地搬遷安置政銀合作協議。中國人民銀行東興支行獲批成立並順利掛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在改製後在全國建立的第二個縣級支行。同時,在東興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獲准實施,2013年結算金額達85億元。
  “政策助推”加上東興當地政府部門敢為天下先的改革探索精神,在2013年東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72.86億元,是2004年的5.96倍,年均增長16.94%;人均生產總值50632元,是2004年的4.4倍,年均增長17.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47元,是2004年的3.37倍,年均增長14.47%;農民人均純收入10542元,是2004年的3.42倍,年均增長14.66%。十年發展,東興人已初步嘗到了改革的甜頭,也已然成為中國中小城市發展的樣板。
  “商貿旅游”促東興第三產業蓬勃發展
   在經濟指標高速增長的同時,東興作為一座人口僅有30萬的小城市,挖掘自身特色,以“商貿旅游”旺市為核心思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走出一條新的城鎮化道路。
   首先,東興利用邊境城市的地理優勢,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促進當地“商貿”發展。自1994年以來,與越南芒街市連續12年成功舉辦中越邊境商品交易會,併在此基礎上於2006年起輪流聯合舉辦“中越(東興-芒街)商貿·旅游博覽會”。
  其次,東興按照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積極推進面積達770畝的中越邊境大型邊民互市貿易區、楊屋互市貿易點的貿易平臺建設,建成配套有市場服務中心、邊民結算中心等功能的互市交易一條街。推進互市貿易由單純過道式向市場、倉儲、交易等綜合功能轉變,引導單一型貿易企業向加工貿易型企業轉變。
  如今,邊境貿易已成為東興的支柱產業,每年邊貿稅收占全市財政收入1/3以上,東興與越南等東盟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占廣西對東盟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2%以上,2013年全市邊貿成交額242.1億元,是2004年的11.26倍,年均增長30.87%。
   當然在“商貿”蒸蒸日上的同時,東興旅游發展也駛上了快車道,充分發揮“上山、下海、出國”獨有旅游優勢。記者瞭解到,一方面,以“上山”(屏峰雨林公園)和“下海”(東興京島風景名勝區)為代表的東興兩大旅游資源,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另一方面,東興作為邊貿城市,擁有獨特的“出國”旅游優勢。2013年,全國邊境旅游異地辦證業務恢復,國內居民只需要憑藉身份證就可以在東興實現“免簽出國”,去越南旅游。
  在以“上山、下海、出國”為主打招牌的同時,東興一批星級酒店和東興旅游集散中心建成使用,進一步完善了東興當地旅游配套服務,成為廣西首批創建特色旅游名縣(市)。
   據來自東興旅游主管部門的統計,僅2013年經東興口岸出入境人員達442.5萬人次,全市接待游客453.5萬人次,十年增長6.5倍,而旅游總收入達到29.6億元,是2004年的215倍。
   東興市商貿旅游的雙重繁榮,不僅引起了領導關註、游客的青睞,還吸引了全國各大主流報紙和網絡媒體的關註報道。2013年4月,CCTV7《中國美麗鄉村行》播放了題為《邊關東興》、《海上東興》兩期宣傳東興鄉村旅游的專題片;6月,CCTV4《走遍中國》欄目播出題為《守護一方》展示東興濕地生態美景的專題片。國慶期間,CCTV13《朝聞天下》和《新聞直播間》還連續播放國慶特別節目《我和我的鄰居-廣西東興》,從東興特色旅游、京族文化、東興小吃等8個專題介紹了東興旅游文化發展。今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東興金融改革成效;CCTV-4還現場直播東興市端午節民俗活動;CCTV-13專題報道了東興京族高蹺捕魚文化。攜程網甚至將東興旅游攻略長期置頂,為更多游客網友提供來東興的旅游服務。
  城市和農村建設齊步走
   2004年以來,城市框架不斷擴大,城市基礎設施完備,2010年城市化率增速位居全國369座縣級市之首,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04年的4.9平方公里擴大到2013年的11.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超過70%,位居廣西第一。
  交通方面,已建成的東盟大道、北侖大道、興東路、新華路、民族路、河洲路、湖南路等城市主要道路已形成“三縱四橫”的路網格局,2010年城市化率增速位居全國369座縣級市之首,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04年的4.9平方公里擴大到2013年的11.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超過70%,位居廣西第一。
   在醫療方面,東興也積極探索,結合自身發展需要,衛生事業不斷加強,市人民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先後成功創建為二級甲等醫院,醫改任務全面完成,實現100%採購國家基本藥物;同時,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生活困難群眾的救濟機制;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均達100%;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4.15%,居全區14個試點縣(市、區)第一。
   除了城鎮化的接連發力,東興在生態農業上也屢有創新。圍繞“一村一品”的格局,東興加快“紅姑娘”紅薯、皇帝柑、香蕉特色等優勢產業發展,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組織)+農戶”的發展模式,探索推進“農田變股田、農民變股民”的股份合作機制。2013年東興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48億元,是2004年的3.12倍,年均增長13.47%。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的整體上揚,中小城市在城市建設、經濟總量、人均收入等各方面,均取得較大發展。梳理東興近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依靠政策支持,找準發展機遇;激發城市活力,發展貿易旅游;立足城市文化,打造立體生態,是中小城市走上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幾大法寶。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先行先試 東興十年發展可為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bwejiug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